人多的地方總會帶來髒亂和污染,露營活動也是一樣,每週末大批的人潮往山上擠,除了享受山林,卻也帶給山林沉重的環境負擔,像是噪音、垃圾還有汙水。若單以污水的層面來討論,其實不難發現,大多數的露營區鮮少有規劃污水處理系統,而是簡單地接個排水管就將露友們使用過的廢水直接排放到山間草叢裡,包括了洗澡及洗碗產生的污水都將會是環境生態的問題。
翻閱污水處理的資料發現,若要在沒有都市污水處理系統的農村或山區進行污水處理的程序,大多會採用陰井沉澱或是水生植物生態池(參考中興大學─生態淨化池於農村污水處理)的方式來因應。只不過對許多山區的營地來說,生態池工法雖然有其成效,但所需的面積、程序、水生植物管理等等都是相當繁複的過程,加上也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在執行上確實有其難度。
再者從資料中發現,若是生活污水的人數超過100人,則建議需要配置兩套系統來處理,而每套系統的處理時間也需要長達9天的靜置期(此為粗淺的閱讀判斷,若有不精確或錯誤之處還請專家不吝指教),對於每週都有露營客群搭營的熱門營區來說顯然是緩不濟急。因此,在後端處理的曠日費時且需要一定費用的考量下,或許從源頭的管理下手會是比較有效且便宜的作法。
目前已知有一些營地(營主說要低調)會提供可自然分解的酵素洗碗精給露友們使用,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若是營地本身沒有提供,露友們也可以自行攜帶更環保的清潔品來應用,像是苦茶粉、或是像我們家選擇使用的食用級小蘇打粉(原本也是用一般洗碗精,後來決定更換
),都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至於洗澡,我們則是很久前就開始使用水晶肥皂(需看個人膚質來使用,不見得每個人都適合),或多或少對於污水的排放會有一定的改善。
我們都是喜歡露營也喜歡山林的一份子,或許也可以期許和鞭策自己為這份喜愛的活動和環境多盡一份心力。換換清潔品是小事,卻對保護環境是件大事,當然你可以不認同或不理睬,還是那句,這是我個人的選擇而已,而且我們自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得繼續努力。![](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blogger_img_proxy/AEn0k_u5MFZOH86so7v95lyLeU8WOJiwKr1-qO_TOsQrtZFvu1KoHB3ESINThzMYjzrHEeEq5tKcVhMOUloFn_rWsaU7T3mCCz2EKwmHv0yhngdcIEzqmoz4o70=s0-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