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3

【旅行中的視界】花蓮秀林‧慕谷慕魚


第一次造訪慕谷慕魚是2006年,那時遊客不多,雖然一樣要辦入山證,不過可以開車進入,省去步行的路程。但這幾年因為陸客大量湧入造成生態環境的影響,慕谷慕魚也跟著封閉了一陣子,直到今年的6月份才重新開放。
趁著這次到花蓮的機會,我們也早早就在網路上申請了入山證,就是想再去慕谷慕魚看看風景加玩水,不過這次不能開車前往,只能健行,單趟約3公里(至龍澗發電廠),路平好走。

【旅行中的視界】花蓮壽豐‧花蓮山


宜花小旅行在告別人多阿雜的澳花瀑布後,先繞去預定住宿的新城鄉民宿(天熱,不露)放東西,因為還沒到進房時間,所以決定再直接殺去壽豐的花蓮山(七七高地,海拔77M)
從花蓮市區接海岸公路起點,左方就可以看到花蓮山的入口,路寬僅容一車,會車不易,是說會上去的車輛也不多,車行不到5分鐘就可以到達山頂廢棄軍營。可考慮在最後一個碉堡寬敞處停車(方便迴轉),再步行一小段上山頂。聽說山頂原本有一個三等三角點,但我們只看見中研院的三角點。

【旅行中的視界】南澳‧澳花瀑布


因為天氣太過炎熱,加上露在那山那谷的海拔不高,所以整趟宜花小旅行的活動主軸就是玩水,除了營地旁的小溪及無名溪漂流之外,這次的目標還有澳花瀑布慕谷慕魚,聽來都是涼爽消暑的地點,但在泡到冰涼的溪水前,爬山健行是免不了的過程。
陽光從山谷裡升起後,和煦瞬間變成毒辣,大夥一點都不想耽擱,快速收帳拔營,就是想逃開烈日的熱情,前往瀑布尋求溪水冷冽的無情。澳花不遠,從金洋村車行約半小時就可以到達,只是在經過澳花鄉間道路後,就得駛下溪床便道,開到終點後再步行往上,大概走400階步道就會到達,難度不高,所以遊客也多得驚人。

2015/07/22

【睡外面安靜團017】宜蘭南澳‧那山那谷


對於露營,我們能做的就是準備妥當,其他的交給天氣,還有運氣。
趁著暑假,我們把安靜團的活動往台灣東部延伸,第一次造訪那山那谷就是以安靜團的形式,57車的繁瑣程序加上卡到暑假平日進場的露客及對營地規劃的認知不同等種種問題,讓團員們和營主小陳都是一個頭兩個大。還好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克服,加上陽光威力驚人,在全台都面臨午後大雨的狀況下,南澳只下了一陣消暑用的細雨,讓整個活動得以順利進行且乾爽(更正,烤得很乾,但其實不太舒爽)收帳。
山谷裡不時有風吹來,帶去一些黏膩的熱空氣,也帶來一份露營才能體會的悠然。安靜團在那山那谷,一如以往,身心平靜。

2015/07/12

露營線上訂位,科技帶來了便利?


不可否認,
2015年已經是網路科技化,甚至是行動數位化的時代,但即便是如此便利的資訊時代,有些事情還是不得不仰賴「人力」來處理,好比我們喜愛的露營活動就是。
有些眉角,人情交流會比冷冰冰的網路科技更來得有溫度。
目前不少科技公司嗅到商機所推出的露營線上訂位系統或APP到底對露友或營主們有沒有幫助?其實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來討論,或許就可以判斷出真實的情況。

2015/07/09

【睡外面安靜團016】新竹尖石‧起初露營區



辦活動總是會有不同的突發狀況,在在考驗著自己的應變能力。像是安靜團016,從開放報名發生的FB訊息無法顯示、報上的露客因朋友沒報上所以放棄不去…等等狀況,似乎就預告著這一露的不太平順。但還好事在人為,安靜團也是如此,靠著所有參加的團員們相同的理念與默契支持下,仍是完成了一場自律極高的禮貌露營。
我們或許無法改變其他露客的脫序本質,但至少可以要求自己往上提升,這就是安靜團,所有的規定都內化成每個人心中的一個普世價值,自重而後人重之

2015/07/02

是去露營,不是去冒險


一窩蜂式的流行朝拜好像成為了近幾年來的普遍現象,不管了不了解活動本身的意義或價值、安全性及注意事項,只要跟上了就彷彿躋身潮流的行列。只是這樣不明究理的跟隨,往往也會不自覺地讓自己陷入危險的環境裡頭,剛剛發生令人遺憾的彩粉派對如此,而露營這個看似簡單安全的活動其實也是一樣。

2015/07/01

睡外面安靜團,開團時間表


Q:什麼是安靜團?
A:其實安靜團有點像是團體自由行,我們希望找到好鄰居一起包場,不用擔心碰到整晚吵鬧不睡覺的露客,而是在互相尊重的環境下享受各自的露營生活。
Q:來安靜團只能比手語?晚上10點一定要睡覺?
A:安靜團的白天一樣熱鬧,只要不去影響其他人就好;晚上10點後只是希望降低音量不打擾早睡的露友,至於幾點睡都可以。

置身事外連鎖露營區,熱情加盟中?

這是一個露營的美好年代,因為只要有塊地或草皮,你就可以開露營區當營主,每週都會有固定的露營收入,千萬別忘記要加盟 「置身事外露營區」體系 ,謹守錢進口袋、萬事與我無關的最高指導原則。 首先,你必須先意思意思訂一個營地公約,象徵性地貼在營區牆面或是 FB 網頁,讓消費...